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如果我們來到2023年底,回看全年的投資關鍵詞,“中特估”一定榜上有名。今年以來,”中字頭”股票持續走強,截至5月15日,央企創新指數年內上漲20%,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上漲3.29%。此外,多只“中字頭”個股年內漲幅翻倍,“中特估”已經成為全市場聚焦的熱點。
那么,漲勢驚人的“中特估”究竟是短期炒作還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后續行情走向何方?今天我們就結合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的觀點,為大家梳理揭秘。
01
政策強力支持
國企估值待重構
“中特估”全稱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始于去年11月證監會主席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出的“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指向A股上市的央國企。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期,一系列重要會議頻頻就國企改革發聲。
2022年11月,證監會主席首次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2022年11月,證監會發布《推動高質量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
2022年12月,上交所發布《中央企業綜合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2023年1月,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提出進一步優化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為“一利五率”,即“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營業現金比率、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并將年度經營目標設置為“一增一穩四提升”;
2023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會議,正式啟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價值創造行動。
上述政策體現了國家層面對央國企改革的重視與決心。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認為,我們理解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內涵是央國企要通過國企改革提質、降本、增效,優化產業布局,同時改善經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加分紅回報,重視市值管理,合理激勵回購,這樣才能達到提估值的效果,最終估值中樞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抬升。
數據來源:iFind,截至2023.5.8
02
國企改革持續推進
央國企競爭力增強
政策的提出源于現實的變化,近年來,隨著國企改革的持續推進,央國企的競爭力正在逐步提高。
回溯我國的國企改革歷程,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l 第一階段為1978年-1992年,重點在于以放權讓利激活國有企業活力為重點,改革舉措主要針對國有企業經營機制。
l 第二階段為1993年-2002年,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核心,先后開展擴大股份制時點,抓大放小戰略調整、三年脫困和推動政企分離等改革措施。
l 第三階段為2003年-2012年,以國有資產體制改革為重點,先后開展完善國企公司治理結構,推動國企并購重組,完善績效激勵制度。
l 第四階段為2013年-2019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先后開展“雙百行動“、“十項改革“試點。
l 第五階段為2020年至今,以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為重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發布《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方案(2020-2022)》,提出了五大目標和八方面重點任務。
通過持續性的改革,央企經營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數據方面,2022年,央企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76.3萬元,同比增長8.7%;研發投入繼續增長,研發經費同比增長9.8%。營收方面,全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利潤總額2.55萬億元、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和5%。
03
國民經濟重要支柱
在石化、通信行業占據核心位置
而從資產質量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載體和頂梁柱。
浙商證券研報統計顯示,2017-2021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含金融類)同比增速始終維持在11%以上,至2021年國有企業資產已占全國企業資產總額的60%以上。從營業總收入來看,國有企業和中央企業營業總收入穩健增長,2009-2021年年均增長分別為為10.6%和9.3%,占GDP的比例始終維持在60%和30%以上。
國有企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從行業數量分布來看,國企數量最多的行業依次為機械(91)、化工(87)、公用事業(81)和交運(80),央企所屬行業則是國防(39)、機械設備(38)和公用事業(32)數量居前,央企上市公司在石油石化、通信、銀行等行業中占據核心地位。
各行業上市國企市值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中特估”行情中,有著相對低估值、相對高分紅特征的個股表現更優。
財通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以來,央企上市公司年初至今漲幅較高的前100只個股大多集中在20%的PB分位數以內,分紅水平在20%-50%之間。相對漲幅后100只個股而言,表現較好的央企上市公司呈現出相對低估值、相對高分紅的特性。
具備相對低估值、相對高分紅特征央企表現更佳
(央企層面年初至今漲幅較高的個股大多集中在20%PB分位數以內,分紅水平在20%-50%之間。紅色、灰色分別表示2023年A股漲幅前100只和后100只個股;剔除分紅率小于0%大于100%個股,以及未分紅個股)
04
本輪“中特估”行情
還能夠參與嗎?
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認為,“中特估”板塊今年漲幅較為明顯,尤其銀行股迎來罕見大漲,我們認為,在2019至2021年上半年的核心資產牛市當中,核心資產估值走勢偏高,除此之外大量股票不僅估值偏低,且分紅率較高,在今年“中特估”行情持續演繹之下,國有大行作為典型的相對低估值高分紅“中特估”板塊迎來了持續上漲。
整體來看,我們還是比較看好業績好的“中特估”公司,沒有業績支撐的“中特估”公司只能是階段性炒作行情,隨著概念炒作結束或政策刺激低于預期等因素影響,此類公司將不斷退潮出現明顯回落。
長期來看,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是有利于提高央國企估值的,但短期對市值的提升效果,我們認為相對有限,畢竟整體國企的市值提升需要充裕的流動性支持以及良好的基本面支撐。不過,國企市值提升有利于國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增發等一系列融資行為,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中特估”將是貫穿全年的主線,這是國企價值重估的機會。過去三年其經營質量、資產負債率和盈利能力改善,隨著國企考核指標轉向ROE的本質性轉變,將顯著提升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如何理解“中特估”?后續行情走向何方?
2023-05-19 來源:嘉實基金
漲勢驚人的“中特估”究竟是短期炒作還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后續行情走向何方?
如果我們來到2023年底,回看全年的投資關鍵詞,“中特估”一定榜上有名。今年以來,”中字頭”股票持續走強,截至5月15日,央企創新指數年內上漲20%,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上漲3.29%。此外,多只“中字頭”個股年內漲幅翻倍,“中特估”已經成為全市場聚焦的熱點。
那么,漲勢驚人的“中特估”究竟是短期炒作還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后續行情走向何方?今天我們就結合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的觀點,為大家梳理揭秘。
01
政策強力支持
國企估值待重構
“中特估”全稱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始于去年11月證監會主席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出的“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指向A股上市的央國企。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期,一系列重要會議頻頻就國企改革發聲。
2022年11月,證監會主席首次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2022年11月,證監會發布《推動高質量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
2022年12月,上交所發布《中央企業綜合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2023年1月,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提出進一步優化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為“一利五率”,即“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營業現金比率、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并將年度經營目標設置為“一增一穩四提升”;
2023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會議,正式啟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價值創造行動。
上述政策體現了國家層面對央國企改革的重視與決心。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認為,我們理解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內涵是央國企要通過國企改革提質、降本、增效,優化產業布局,同時改善經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加分紅回報,重視市值管理,合理激勵回購,這樣才能達到提估值的效果,最終估值中樞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抬升。
數據來源:iFind,截至2023.5.8
02
國企改革持續推進
央國企競爭力增強
政策的提出源于現實的變化,近年來,隨著國企改革的持續推進,央國企的競爭力正在逐步提高。
回溯我國的國企改革歷程,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l 第一階段為1978年-1992年,重點在于以放權讓利激活國有企業活力為重點,改革舉措主要針對國有企業經營機制。
l 第二階段為1993年-2002年,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核心,先后開展擴大股份制時點,抓大放小戰略調整、三年脫困和推動政企分離等改革措施。
l 第三階段為2003年-2012年,以國有資產體制改革為重點,先后開展完善國企公司治理結構,推動國企并購重組,完善績效激勵制度。
l 第四階段為2013年-2019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先后開展“雙百行動“、“十項改革“試點。
l 第五階段為2020年至今,以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為重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發布《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方案(2020-2022)》,提出了五大目標和八方面重點任務。
通過持續性的改革,央企經營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數據方面,2022年,央企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76.3萬元,同比增長8.7%;研發投入繼續增長,研發經費同比增長9.8%。營收方面,全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利潤總額2.55萬億元、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和5%。
03
國民經濟重要支柱
在石化、通信行業占據核心位置
而從資產質量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載體和頂梁柱。
浙商證券研報統計顯示,2017-2021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含金融類)同比增速始終維持在11%以上,至2021年國有企業資產已占全國企業資產總額的60%以上。從營業總收入來看,國有企業和中央企業營業總收入穩健增長,2009-2021年年均增長分別為為10.6%和9.3%,占GDP的比例始終維持在60%和30%以上。
國有企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從行業數量分布來看,國企數量最多的行業依次為機械(91)、化工(87)、公用事業(81)和交運(80),央企所屬行業則是國防(39)、機械設備(38)和公用事業(32)數量居前,央企上市公司在石油石化、通信、銀行等行業中占據核心地位。
各行業上市國企市值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中特估”行情中,有著相對低估值、相對高分紅特征的個股表現更優。
財通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以來,央企上市公司年初至今漲幅較高的前100只個股大多集中在20%的PB分位數以內,分紅水平在20%-50%之間。相對漲幅后100只個股而言,表現較好的央企上市公司呈現出相對低估值、相對高分紅的特性。
具備相對低估值、相對高分紅特征央企表現更佳
(央企層面年初至今漲幅較高的個股大多集中在20%PB分位數以內,分紅水平在20%-50%之間。紅色、灰色分別表示2023年A股漲幅前100只和后100只個股;剔除分紅率小于0%大于100%個股,以及未分紅個股)
04
本輪“中特估”行情
還能夠參與嗎?
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認為,“中特估”板塊今年漲幅較為明顯,尤其銀行股迎來罕見大漲,我們認為,在2019至2021年上半年的核心資產牛市當中,核心資產估值走勢偏高,除此之外大量股票不僅估值偏低,且分紅率較高,在今年“中特估”行情持續演繹之下,國有大行作為典型的相對低估值高分紅“中特估”板塊迎來了持續上漲。
整體來看,我們還是比較看好業績好的“中特估”公司,沒有業績支撐的“中特估”公司只能是階段性炒作行情,隨著概念炒作結束或政策刺激低于預期等因素影響,此類公司將不斷退潮出現明顯回落。
長期來看,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是有利于提高央國企估值的,但短期對市值的提升效果,我們認為相對有限,畢竟整體國企的市值提升需要充裕的流動性支持以及良好的基本面支撐。不過,國企市值提升有利于國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增發等一系列融資行為,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中特估”將是貫穿全年的主線,這是國企價值重估的機會。過去三年其經營質量、資產負債率和盈利能力改善,隨著國企考核指標轉向ROE的本質性轉變,將顯著提升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