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在經過一季度的暴漲后,TMT行業進入了“猶豫糾結”的階段,被視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近期又有何動作和走向?有無參考價值?
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額已達1.9萬億
首先我們先為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北向資金。
北向資金顧名思義是從南向北進發的資金,我國最南邊的股票交易市場就是香港證券交易所。所以從香港流入內地的資金就統稱為北向資金。和北向資金相對應的是南下資金,也就是從內地流向香港證券市場進行買賣的錢。
北向資金依賴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香港和廣大海外的投資者可以通過陸股通的渠道直接參與A股市場,滬港通和深港通分別對應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把滬港通和深港通資金流入流出相加就得到了北向資金。
隨著A股市場開放的不斷深化,全球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活動越來越多。自2017年以來,陸股通的規模增長便進入了快車道。截至2023年4月12日,北向資金凈買入規模達到1.91萬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iFind,截至2023.04.12
近兩年來,隨著北向資金規模不斷擴大,研究其資金流向也逐漸增多。北向資金的投資方向逐漸對A股投資者的偏好和風格產生了影響,并形成了一定的引領效應。
甚至在一些投資者中,他們開始跟著北向資金的行動來進行投資,形成了一定的“抄作業”習慣。
北向資金真的更敏銳嗎?
北向資金主要來自于全球各地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包括了一些外資公司、海外私募股權基金、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外國家庭基金以及一些個人投資者等。
由于有一定門檻,多為機構資金,相對而言機構投資方法論更為成熟,操作相對理性。
例如,在擇時方面,北向資金對于短期的風險擾動嗅覺比較敏銳,并且在風險基本釋放后果斷流回內地市場。
東吳證券對北向資金的回測發現,2014-2020年,北向資金相較滬深300指數取得了穩定的超額收益,的確體現了較為良好的業績。
(來源:Wind,2014-2020年度數據源自東興證券。注:當年盈利=本年末持倉市值-當年凈流入-去年末持倉市值,收益率=當年盈利/(去年末市值+當年凈流入))
即便是在仍處于建倉期的2015年,北向資金的年收益率也跑贏了滬深300;而在2016年全市場基金普遍折戟之際,北向資金仍然取得了年度正收益。東興證券的研究結果顯示,北向資金的超額收益同時來源于行業選擇和擇股,2017年之前,選擇行業的水平更高;2017年之后,擇股能力更為優異。
陸股通擴容,北向資金大舉加倉354億
在過去的3月份,與北向資金相關的一大關鍵事件是陸股通擴容。
此輪擴容聚焦于標的池擴展和市值門檻降低兩方面:可選范圍上,滬股通標的池從上證180 指數和380 指數的成份股擴展至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深股通標的池從深證成份指數及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擴展至深證綜合指數成份股。
入通市值門檻上,滬深股通均由此前的60億元下調至50億元,本輪新入通的1034支股票中,一半左右市值低于60億元,中小市值標的成為本輪擴容的中心。
調整效果層面,本次新增納入滬股通、深股通股票598只、436只,擴容后滬股通、深股通股票數量分別達1192只、1336只。在本輪擴容標的中,科創板、創業板股票各有147只、188只,擴容后科創板、創業板股票數量分別達214只、478只。
此次擴容為外資提供了更多成長型、創新型的資產配置選擇,整個3月份,北向資金總計以股票及ETF形式凈流入A股市場354億元,單月流入額達一年來76%分位。
在月中陸股通交易標的范圍擴容的影響下,以外資券商為首的交易型資金占據了本月凈流入量的主要地位,深股通諸多小盤股獲外資增持;截至月底,新入通股票累計凈流入311億元,對本月凈流入貢獻超85%。
3月份加倉電子、醫藥生物,減倉銀行
申萬一級行業中,北向資金在電子、醫藥生物行業凈流入居前,銀行等價值板塊小幅流出,同時電力設備和汽車行業終于一掃春節后被連續減持的陰霾。
數據來源:iFind
從行業持倉可見,2023Q1(特別是春節后)北向資金的調倉方向中,信創主題所覆蓋的計算機、傳媒和通信三大行業配置基本成為主線,周期板塊倉位連月降低,外資持倉對成長風格的暴露越發顯著。
對于后市的看法,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認為,展望二季度,國內經濟復蘇態勢仍將持續,但海外需求仍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消費和內需將是后續經濟復蘇修復的核心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從3月27日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看,幅度不大,但信號意義較強,反映了政策呵護經濟平穩增長的態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業方面,消費復蘇是比較容易看到、最具確定性會出現正面復蘇的板塊。但其中不同子行業前景和機會的程度是不同的,出行鏈看總量不一定能恢復到疫情前,疫情確實是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習慣;餐飲鏈有可能會看到更快的復蘇,除了市場已經關注到的餐飲業本身外,更值得關注的反而應該是估值相對合理的食品飲料板塊,尤其是其中可選的部分。
地產鏈、汽車鏈的基本面快速修復的概率也很大,但需要額外考慮總量的問題,如果總量在快速恢復后仍然是收縮的,是否能避免總量層面的過剩加??;而新興消費,包括新興場景消費和新興品牌消費,是一直會有機會,需要持續挖掘的子版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有確定性的板塊是工業服務業,在制造業景氣仍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一定會倒逼各個市場參與者不斷提升產業鏈運營效率,以實現更低的成本或者交付更好的客戶體驗。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知識課:除了TMT,北向資金還在加倉哪些板塊?
2023-04-19
在經過一季度的暴漲后,TMT行業進入了“猶豫糾結”的階段,被視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近期又有何動作和走向?有無參考價值?
在經過一季度的暴漲后,TMT行業進入了“猶豫糾結”的階段,被視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近期又有何動作和走向?有無參考價值?
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額已達1.9萬億
首先我們先為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北向資金。
北向資金顧名思義是從南向北進發的資金,我國最南邊的股票交易市場就是香港證券交易所。所以從香港流入內地的資金就統稱為北向資金。和北向資金相對應的是南下資金,也就是從內地流向香港證券市場進行買賣的錢。
北向資金依賴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香港和廣大海外的投資者可以通過陸股通的渠道直接參與A股市場,滬港通和深港通分別對應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把滬港通和深港通資金流入流出相加就得到了北向資金。
隨著A股市場開放的不斷深化,全球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活動越來越多。自2017年以來,陸股通的規模增長便進入了快車道。截至2023年4月12日,北向資金凈買入規模達到1.91萬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iFind,截至2023.04.12
近兩年來,隨著北向資金規模不斷擴大,研究其資金流向也逐漸增多。北向資金的投資方向逐漸對A股投資者的偏好和風格產生了影響,并形成了一定的引領效應。
甚至在一些投資者中,他們開始跟著北向資金的行動來進行投資,形成了一定的“抄作業”習慣。
北向資金真的更敏銳嗎?
北向資金主要來自于全球各地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包括了一些外資公司、海外私募股權基金、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外國家庭基金以及一些個人投資者等。
由于有一定門檻,多為機構資金,相對而言機構投資方法論更為成熟,操作相對理性。
例如,在擇時方面,北向資金對于短期的風險擾動嗅覺比較敏銳,并且在風險基本釋放后果斷流回內地市場。
東吳證券對北向資金的回測發現,2014-2020年,北向資金相較滬深300指數取得了穩定的超額收益,的確體現了較為良好的業績。
(來源:Wind,2014-2020年度數據源自東興證券。注:當年盈利=本年末持倉市值-當年凈流入-去年末持倉市值,收益率=當年盈利/(去年末市值+當年凈流入))
即便是在仍處于建倉期的2015年,北向資金的年收益率也跑贏了滬深300;而在2016年全市場基金普遍折戟之際,北向資金仍然取得了年度正收益。東興證券的研究結果顯示,北向資金的超額收益同時來源于行業選擇和擇股,2017年之前,選擇行業的水平更高;2017年之后,擇股能力更為優異。
陸股通擴容,北向資金大舉加倉354億
在過去的3月份,與北向資金相關的一大關鍵事件是陸股通擴容。
此輪擴容聚焦于標的池擴展和市值門檻降低兩方面:可選范圍上,滬股通標的池從上證180 指數和380 指數的成份股擴展至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深股通標的池從深證成份指數及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擴展至深證綜合指數成份股。
入通市值門檻上,滬深股通均由此前的60億元下調至50億元,本輪新入通的1034支股票中,一半左右市值低于60億元,中小市值標的成為本輪擴容的中心。
調整效果層面,本次新增納入滬股通、深股通股票598只、436只,擴容后滬股通、深股通股票數量分別達1192只、1336只。在本輪擴容標的中,科創板、創業板股票各有147只、188只,擴容后科創板、創業板股票數量分別達214只、478只。
此次擴容為外資提供了更多成長型、創新型的資產配置選擇,整個3月份,北向資金總計以股票及ETF形式凈流入A股市場354億元,單月流入額達一年來76%分位。
在月中陸股通交易標的范圍擴容的影響下,以外資券商為首的交易型資金占據了本月凈流入量的主要地位,深股通諸多小盤股獲外資增持;截至月底,新入通股票累計凈流入311億元,對本月凈流入貢獻超85%。
3月份加倉電子、醫藥生物,減倉銀行
申萬一級行業中,北向資金在電子、醫藥生物行業凈流入居前,銀行等價值板塊小幅流出,同時電力設備和汽車行業終于一掃春節后被連續減持的陰霾。
數據來源:iFind
從行業持倉可見,2023Q1(特別是春節后)北向資金的調倉方向中,信創主題所覆蓋的計算機、傳媒和通信三大行業配置基本成為主線,周期板塊倉位連月降低,外資持倉對成長風格的暴露越發顯著。
對于后市的看法,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認為,展望二季度,國內經濟復蘇態勢仍將持續,但海外需求仍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消費和內需將是后續經濟復蘇修復的核心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從3月27日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看,幅度不大,但信號意義較強,反映了政策呵護經濟平穩增長的態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業方面,消費復蘇是比較容易看到、最具確定性會出現正面復蘇的板塊。但其中不同子行業前景和機會的程度是不同的,出行鏈看總量不一定能恢復到疫情前,疫情確實是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習慣;餐飲鏈有可能會看到更快的復蘇,除了市場已經關注到的餐飲業本身外,更值得關注的反而應該是估值相對合理的食品飲料板塊,尤其是其中可選的部分。
地產鏈、汽車鏈的基本面快速修復的概率也很大,但需要額外考慮總量的問題,如果總量在快速恢復后仍然是收縮的,是否能避免總量層面的過剩加??;而新興消費,包括新興場景消費和新興品牌消費,是一直會有機會,需要持續挖掘的子版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有確定性的板塊是工業服務業,在制造業景氣仍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一定會倒逼各個市場參與者不斷提升產業鏈運營效率,以實現更低的成本或者交付更好的客戶體驗。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