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600億元,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信貸余額同比增速達到12.2%,繼續創下2021年9月以來新高。在信貸的帶動下,3月M2同比增速達到12.7%,在基數下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
對此,市場觀點認為,當前社融數據連續超預期的背后,是信貸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信貸脈沖的持續性仍待觀察,居民信心仍然不足,貨幣政策仍需發力。
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通脹下行趨勢有所顯現。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環比下降0.3%;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PPIRM)同比下降1.8%,環比持平。通脹代表經濟的活力,央行持續大額投放流動性,加大信貸投放,但經濟仍然偏弱,通脹數據公布后,債市應聲而張,股市弱勢運行。
信貸擴張和社融數據作為前瞻性指標反應了經濟復蘇的積極跡象,然而通脹回落又體現了生產消費信心不足的弱現實,所以經濟復蘇的進程仍然處于強預期和弱現實之間。如果經濟企穩,利空債券市場,而當前債市的機會就在于強預期與弱現實之間的博弈區間。
債市有望延續震蕩行情,重點捕捉博弈機會
回顧2023年一季度債市表現,信用債市場整體走強,自去年債市調整理財贖回潮后市場情緒逐漸修復,收益率年初高位水平為全年票息策略提供了較好的進場時點,“開門紅”配置盤力量較強,“資產荒”再現,信用利差逐步壓縮至歷史較低水平。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信用債發行規模逐月增加,分別為1662.21億元、2150.39億元、5223.54億元,3月發行規模創2022 年 4 月以來單月新高,市場情緒逐漸回暖,前三月信用債累計發行規模突破9000億元。
進入4月,二季度債市行情將如何演繹?在現階段經濟整體呈現“低通脹+寬信用”的結構性特征,信用債發行總量環比下降,信用利差整體收窄,截至4月12日,1年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2.22%、2.82%。
國金證券研報分析,通過復盤歷史數據表現,通脹與信貸同比增速存在明顯負相關性,2013年以來共出現過四輪PPI回落、信貸擴張時期,分別為2014.10-2015.7、2018.11-2019.2、2020.3-2020.5、2023.01-至今,此階段經濟主要表現為下行或處于復蘇初期,貨幣政策適度寬松,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下行;值得關注的是,第二、三輪周期信貸增速到頂、PPI增速筑底回升后,10年期國債利率均開啟反轉走勢。二季度寬信用政策或將進一步加碼支持穩增長,通脹壓力繼續保持溫和,預計利率上行壓力整體可控。
展望后市,中信證券研報分析,經濟向好趨勢明確,但是信貸與社融的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低通脹環境對債市影響有限,客觀上為寬貨幣提供空間??傮w而言,債市或將延續震蕩運行,長債利率或維持在2.80%-2.85%水平震蕩波動,做多空間有限,可以適度博弈機會。
信用策略或優于久期策略
從利率走勢來看,嘉實固收+投資總監胡永青表示,短期內經濟復蘇尚未完全確認,在國內通脹壓力相對不大的情況下,預計資金利率在2月基礎上繼續上行的可能性較小,從3月中旬起資金中樞有所往下降,如果利率持續抬升可能會傳遞到債券收益率,進一步傳導到實體經濟,導致部分企業和城投平臺在發債成本上升從而不利于經濟的企穩,因此央行仍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的續作以及降準的方式來緩解資金壓力。
胡永青表示,長端利率品種仍將保持震蕩為主,需要關注4月政治局會議對于經濟恢復情況定調再做進一步評估,從歷史上來看,4月這次會議往往是全年政策調整的重要拐點,對于債券市場表現影響較大。整體來講,利率久期策略是不如票息策略好的。
信用利差方面,胡永青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信用利差仍將延續下行趨勢,短端利差探底需要資金面、政策面加以配合,而長端信用利差所處位置相對更高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二季度延續下行趨勢更為明確。
胡永青表示,中短期久期票息策略相比較中長久期的信用策略或更占優,去年債市由于銀行理財贖回潮沖擊之后,目前仍處于持續恢復的過程中,理財資金資產配置策略偏向于資產負債期限相匹配的偏好,更加偏好于中短久期的債券。
今年以來轉債市場出現系統性反彈,但是明顯是中小盤的轉債好于大盤轉債,各類行業轉債也有一定的表現,但是在春節之后市場波動出現一定的回調,近期轉債市場估值水平回升較快,短期市場情緒較好,結構性行情欠佳。胡永青目前重點關注:一是內需相關的地產鏈、消費品、基建、環保,二是成長領域的信創、軍工、高端制造,三是受益于美元指數波動帶來的上游資源品等。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3月經濟數據超預期,二季度債市如何演繹?
2023-04-19 來源:嘉實基金
債市有望延續震蕩行情,重點捕捉博弈機會。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600億元,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信貸余額同比增速達到12.2%,繼續創下2021年9月以來新高。在信貸的帶動下,3月M2同比增速達到12.7%,在基數下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
對此,市場觀點認為,當前社融數據連續超預期的背后,是信貸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信貸脈沖的持續性仍待觀察,居民信心仍然不足,貨幣政策仍需發力。
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通脹下行趨勢有所顯現。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環比下降0.3%;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PPIRM)同比下降1.8%,環比持平。通脹代表經濟的活力,央行持續大額投放流動性,加大信貸投放,但經濟仍然偏弱,通脹數據公布后,債市應聲而張,股市弱勢運行。
信貸擴張和社融數據作為前瞻性指標反應了經濟復蘇的積極跡象,然而通脹回落又體現了生產消費信心不足的弱現實,所以經濟復蘇的進程仍然處于強預期和弱現實之間。如果經濟企穩,利空債券市場,而當前債市的機會就在于強預期與弱現實之間的博弈區間。
債市有望延續震蕩行情,重點捕捉博弈機會
回顧2023年一季度債市表現,信用債市場整體走強,自去年債市調整理財贖回潮后市場情緒逐漸修復,收益率年初高位水平為全年票息策略提供了較好的進場時點,“開門紅”配置盤力量較強,“資產荒”再現,信用利差逐步壓縮至歷史較低水平。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信用債發行規模逐月增加,分別為1662.21億元、2150.39億元、5223.54億元,3月發行規模創2022 年 4 月以來單月新高,市場情緒逐漸回暖,前三月信用債累計發行規模突破9000億元。
進入4月,二季度債市行情將如何演繹?在現階段經濟整體呈現“低通脹+寬信用”的結構性特征,信用債發行總量環比下降,信用利差整體收窄,截至4月12日,1年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2.22%、2.82%。
國金證券研報分析,通過復盤歷史數據表現,通脹與信貸同比增速存在明顯負相關性,2013年以來共出現過四輪PPI回落、信貸擴張時期,分別為2014.10-2015.7、2018.11-2019.2、2020.3-2020.5、2023.01-至今,此階段經濟主要表現為下行或處于復蘇初期,貨幣政策適度寬松,10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下行;值得關注的是,第二、三輪周期信貸增速到頂、PPI增速筑底回升后,10年期國債利率均開啟反轉走勢。二季度寬信用政策或將進一步加碼支持穩增長,通脹壓力繼續保持溫和,預計利率上行壓力整體可控。
展望后市,中信證券研報分析,經濟向好趨勢明確,但是信貸與社融的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低通脹環境對債市影響有限,客觀上為寬貨幣提供空間??傮w而言,債市或將延續震蕩運行,長債利率或維持在2.80%-2.85%水平震蕩波動,做多空間有限,可以適度博弈機會。
信用策略或優于久期策略
從利率走勢來看,嘉實固收+投資總監胡永青表示,短期內經濟復蘇尚未完全確認,在國內通脹壓力相對不大的情況下,預計資金利率在2月基礎上繼續上行的可能性較小,從3月中旬起資金中樞有所往下降,如果利率持續抬升可能會傳遞到債券收益率,進一步傳導到實體經濟,導致部分企業和城投平臺在發債成本上升從而不利于經濟的企穩,因此央行仍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的續作以及降準的方式來緩解資金壓力。
胡永青表示,長端利率品種仍將保持震蕩為主,需要關注4月政治局會議對于經濟恢復情況定調再做進一步評估,從歷史上來看,4月這次會議往往是全年政策調整的重要拐點,對于債券市場表現影響較大。整體來講,利率久期策略是不如票息策略好的。
信用利差方面,胡永青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信用利差仍將延續下行趨勢,短端利差探底需要資金面、政策面加以配合,而長端信用利差所處位置相對更高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二季度延續下行趨勢更為明確。
胡永青表示,中短期久期票息策略相比較中長久期的信用策略或更占優,去年債市由于銀行理財贖回潮沖擊之后,目前仍處于持續恢復的過程中,理財資金資產配置策略偏向于資產負債期限相匹配的偏好,更加偏好于中短久期的債券。
今年以來轉債市場出現系統性反彈,但是明顯是中小盤的轉債好于大盤轉債,各類行業轉債也有一定的表現,但是在春節之后市場波動出現一定的回調,近期轉債市場估值水平回升較快,短期市場情緒較好,結構性行情欠佳。胡永青目前重點關注:一是內需相關的地產鏈、消費品、基建、環保,二是成長領域的信創、軍工、高端制造,三是受益于美元指數波動帶來的上游資源品等。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