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建國門外大街21號,是嘉實基金總部所在地。二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幾百人的投研辦公區,一眼望去身影寥寥。
疫情前熟悉的場景回來了。他們中的大多數,又開啟輕裝上陣,攜一個雙肩包或一只行李箱,奔赴各地調研的日子。
一線的勤奮
肖覓南下去了一趟義烏。
這個因小商品批發聞名世界的浙江小城,快遞物流占據全國發單量的10%。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去調研快遞公司今年的排單情況。
當地人貨涌動的繁忙景象,讓肖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復蘇的能量。雖然從數據上看,還完全沒有回到2019年同期的水準,但足以顯示物流行業的修復潛力。
去年四季度,他調整了快遞行業的重倉個股配置權重,積極加倉了航空物流相關標的。
在此前的季報中,他曾提到持續看好快遞行業的原因,“具備非常豐厚的長期回報,同時行業本身的屬性也意味著這是一個相對來講波動可控的行業”。
作為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的經典作品是嘉實物流產業。根據基金季報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基金過去三年業績回報73.1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6.27%,長期超額顯著,獲海通證券三年五星、五年五星評級。
蘇文杰在嘉實內部,是出了名的“調研狂魔”。
他分屬大制造組,業績優異但為人低調。根據基金季報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蘇文杰管理的嘉實資源精選 A/C 過去三年回報分別達90.51%和87.70%,獲海通證券三年期五星評級。
公司同事聯系他,他經常是在調研的途中。開年以來,蘇文杰一直輾轉于各地調研。由于涉足的領域很多是有色、化工,他所到之處大多環境偏遠且艱苦。
他跟一位70歲的董事長,下過3000米的礦。去山西調研一家化工企業,坐火車到了之后,又轉乘大巴。由于要去的工廠,在大巴也開不到的縣城郊區,蘇文杰找了輛三輪車繼續前行。到工廠附近,路越來越窄,只能下車步行至目的地。
“人在囧途”的經歷,蘇文杰體驗過很多回,但即便跋山涉水、路途艱辛,也不能確保每一次調研都有好的收獲。很多時候到了現場,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蘇文杰并未因此懈怠,反而心態淡然,“90%的調研不是為了得到機會,是為了去掉一些”。
在這家以勤奮著稱的基金公司,肖覓和蘇文杰只是其中的代表。
嘉實整體投研團隊超300人,其中股票投資與研究人員超140人。2019、2020、2021年,嘉實連續三年調研總數位于行業第一。2022年,以2820次公開調研次數,繼續蟬聯同業榜首。
這種奔赴一線的精神,源于嘉實奉行的“投資須研究,研究即投資”,從基金經理到研究員,投研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全程參與研究、投資,力求明確每一筆投資收益的來源和邏輯。
底部的堅守
去年,嘉實基金對其投研理念進行了升級。
明確了“致力于積極的長期主義”,語義上的細微變化,是為了向外界清晰傳達:嘉實所秉持的長期主義是研究與思考維度上的長期,是在堅守第一性的基礎上對長趨勢的主動把握,而非停留在交易層面的等待與忍耐。
拆解開來,背后有兩重含義:長期,是將投研力量聚焦與收斂在經濟發展的長趨勢與關鍵慢變量之上;積極,則是時刻檢驗與調整認知框架。
升級投研理念之時,正值股市急速震蕩期,市場人心浮動。嘉實基金基于“積極的長期主義”,做了兩件敢為人先的事。
一是逆市自購。2022年3月-4月期間,姚志鵬、譚麗、蔡丞豐、肖覓、梁銘超等多位基金經理先后自購本人管理的基金。
二是底部發聲。用真金白銀自購的同時,嘉實的基金經理在3000點以下不斷對外發聲,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
比如,嘉實官方公眾號推送過《困難與曙光:嘉實基金經理的研判和展望》、《A股“探底”:嘉實7位基金經理的分析與展望》等文章。
歸凱發布了“致投資人朋友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與持有人共勉:“不在人聲鼎沸時慕名而來,也不必在萬籟俱靜時轉身,往往市場極度悲觀之時也孕育著重大的機會。市場回報在時間維度上往往是不均衡分布的,經歷過去兩年的波動,對未來反而應該更加樂觀?!?/p>
姚志鵬更是在一場公開喊話:“越來越多樂觀因素浮現,我們更應該積極起來!”
“黎明前的夜是最黑的?!闭驹诋敃r那個位置,他認為不做極端假設的話,堪比歷史上任何一輪熊市的尾聲,“可能黎明那段時間的溫度,是4點鐘溫度更低,還是3點半更冷說不清楚,但是在這個時間點,肯定是離天亮時間更近”。
這樣的公開發聲,既是引領,也是驗證。后來,A股在4月底企穩,到7月迎來反彈。
下跌→反彈→再下跌→再反彈,2022年的市場“一波三折”。在10月的二次下跌中,嘉實基金再一次走向臺前。
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嘉實在11月2日舉辦了“秋季投資策略會”,主題為“新發展新動能”,圍繞高質量發展下的產業機遇,向外界傳達對市場、對經濟的信心。
深度研究的力量
自1999年成立以來,“服務財富增長,助力產業騰飛”一直是這家老牌基金公司秉持的重要使命。
而要做到“使命必達”,嘉實將重點放在了深度扎根研究與主動管理,大力發展權益投資能力上,期望用長期視角支持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打開嘉實基金的官網,首頁會彈出一段視頻,標題極具理想主義情懷——“投給你想要的世界”。
投研文化是一家公司對世界運行本質深刻理解后的思想匯集。正如這段三分鐘的視頻開頭所言:投資,其實是一門思想的事業。
與時代同行的24年里,嘉實基金曾數次進行投研體系升級。
2000年,嘉實于業內首次提出“深度研究驅動的基本面投資”的理念,開啟了嘉實初代投研體系的建設。
2009年,嘉實于業內首創“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將風格相近的基金經理組成策略小組,共享投研中心資源。
自2020年起,嘉實啟動“新十年”投研戰略升級。在股票投資方面形成了全市場風格+行業賽道的體系,并在主動投研能力的基礎上,尋找長坡厚雪賽道,提供靈活犀利的指數投資工具。在固收上建立了包括貨幣、短端、純債和“固收+”在內的細分賽道;
如今,嘉實基金在股票投資領域已形成12個不同風格的投資團隊,每個團隊均由長期業績卓越的基金經理領銜,包括成長、價值、平衡、增強等全市場風格,與大健康、大消費、大科技、大制造、大周期五大行業賽道。
在產品的排兵布陣上,圍繞長坡厚雪的賽道,嘉實基金把握結構性機會打造了以行業基金為代表的優質權益基金產品線,既有掌握前沿科技的先進制造業、消費服務升級帶動的上下游產業,也有化解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新能源行業,以及老齡化背景下的醫療保健等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嘉實在這些風格和賽道中布局了多只細分產品,實力老將演繹“姜還是老的辣”,同時越來越多的新銳基金經理開始嶄露頭角。
從業績來看,基金四季報顯示,截至12月31日,在滬深300指數近三年下跌0.38%的行情下,嘉實基金旗下32只主動權益產品近三年回報超 30%,其中17只漲幅超50%。肖覓管理的嘉實物流產業、蘇文杰管理的嘉實資源精選、吳越管理的嘉實消費精選分別取得75.69%、90.51%、68.08%的漲幅,并均是海通證券的三年五星級產品。
價值風格的代表譚麗管理的產品在過去一年,呈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在管多只產品呈正收益,代表產品嘉實價值優勢過去三年上漲48.38%,業績靚麗。成長風格代表歸凱,他的代表作嘉實增長過去五年上漲89.91%。這些已經被市場多輪牛熊驗證的基金經理在保證自身業績不俗的同時,其團隊成員也是百花齊放,新秀頻出。嘉實新一代的基金經理如孟夏,他管理嘉實優勢成長近三年回報42.76%;吳悠管理的嘉實豐和近三年取得了71.54%的成績。
嘉實基金投研升級與迭代一直未停止,2022年,在沉淀出 “投資須研究,研究即投資”的投研體系基礎上,嘉實基金在內部提出“致力于積極的長期主義”投研文化。
過去一年,滬深300指數下跌11.02%,嘉實基金旗下仍有35只基金收益為正,彰顯出嘉實基金應對震蕩行情的全面作戰實力。
再過幾天,就是嘉實基金成立24周年。
嘉實基金的新起點,正是總經理經雷在新年致辭中所言:“投資要回歸本源,在確定性的大趨勢Beta總量中,用我們的深度研究與主動管理能力,為客戶創造財富,為產業貢獻力量?!?/p>
滬深交易所2022年度評選揭曉,嘉實基金累計斬獲五項重磅大獎
嘉實基金:以積極的長期主義穿越資本周期
2023-03-21 來源:財經
建國門外大街21號,是嘉實基金總部所在地。二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幾百人的投研辦公區,一眼望去身影寥寥。
疫情前熟悉的場景回來了。他們中的大多數,又開啟輕裝上陣,攜一個雙肩包或一只行李箱,奔赴各地調研的日子。
一線的勤奮
肖覓南下去了一趟義烏。
這個因小商品批發聞名世界的浙江小城,快遞物流占據全國發單量的10%。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去調研快遞公司今年的排單情況。
當地人貨涌動的繁忙景象,讓肖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復蘇的能量。雖然從數據上看,還完全沒有回到2019年同期的水準,但足以顯示物流行業的修復潛力。
去年四季度,他調整了快遞行業的重倉個股配置權重,積極加倉了航空物流相關標的。
在此前的季報中,他曾提到持續看好快遞行業的原因,“具備非常豐厚的長期回報,同時行業本身的屬性也意味著這是一個相對來講波動可控的行業”。
作為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的經典作品是嘉實物流產業。根據基金季報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基金過去三年業績回報73.1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6.27%,長期超額顯著,獲海通證券三年五星、五年五星評級。
蘇文杰在嘉實內部,是出了名的“調研狂魔”。
他分屬大制造組,業績優異但為人低調。根據基金季報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蘇文杰管理的嘉實資源精選 A/C 過去三年回報分別達90.51%和87.70%,獲海通證券三年期五星評級。
公司同事聯系他,他經常是在調研的途中。開年以來,蘇文杰一直輾轉于各地調研。由于涉足的領域很多是有色、化工,他所到之處大多環境偏遠且艱苦。
他跟一位70歲的董事長,下過3000米的礦。去山西調研一家化工企業,坐火車到了之后,又轉乘大巴。由于要去的工廠,在大巴也開不到的縣城郊區,蘇文杰找了輛三輪車繼續前行。到工廠附近,路越來越窄,只能下車步行至目的地。
“人在囧途”的經歷,蘇文杰體驗過很多回,但即便跋山涉水、路途艱辛,也不能確保每一次調研都有好的收獲。很多時候到了現場,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蘇文杰并未因此懈怠,反而心態淡然,“90%的調研不是為了得到機會,是為了去掉一些”。
在這家以勤奮著稱的基金公司,肖覓和蘇文杰只是其中的代表。
嘉實整體投研團隊超300人,其中股票投資與研究人員超140人。2019、2020、2021年,嘉實連續三年調研總數位于行業第一。2022年,以2820次公開調研次數,繼續蟬聯同業榜首。
這種奔赴一線的精神,源于嘉實奉行的“投資須研究,研究即投資”,從基金經理到研究員,投研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全程參與研究、投資,力求明確每一筆投資收益的來源和邏輯。
底部的堅守
去年,嘉實基金對其投研理念進行了升級。
明確了“致力于積極的長期主義”,語義上的細微變化,是為了向外界清晰傳達:嘉實所秉持的長期主義是研究與思考維度上的長期,是在堅守第一性的基礎上對長趨勢的主動把握,而非停留在交易層面的等待與忍耐。
拆解開來,背后有兩重含義:長期,是將投研力量聚焦與收斂在經濟發展的長趨勢與關鍵慢變量之上;積極,則是時刻檢驗與調整認知框架。
升級投研理念之時,正值股市急速震蕩期,市場人心浮動。嘉實基金基于“積極的長期主義”,做了兩件敢為人先的事。
一是逆市自購。2022年3月-4月期間,姚志鵬、譚麗、蔡丞豐、肖覓、梁銘超等多位基金經理先后自購本人管理的基金。
二是底部發聲。用真金白銀自購的同時,嘉實的基金經理在3000點以下不斷對外發聲,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
比如,嘉實官方公眾號推送過《困難與曙光:嘉實基金經理的研判和展望》、《A股“探底”:嘉實7位基金經理的分析與展望》等文章。
歸凱發布了“致投資人朋友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與持有人共勉:“不在人聲鼎沸時慕名而來,也不必在萬籟俱靜時轉身,往往市場極度悲觀之時也孕育著重大的機會。市場回報在時間維度上往往是不均衡分布的,經歷過去兩年的波動,對未來反而應該更加樂觀?!?/p>
姚志鵬更是在一場公開喊話:“越來越多樂觀因素浮現,我們更應該積極起來!”
“黎明前的夜是最黑的?!闭驹诋敃r那個位置,他認為不做極端假設的話,堪比歷史上任何一輪熊市的尾聲,“可能黎明那段時間的溫度,是4點鐘溫度更低,還是3點半更冷說不清楚,但是在這個時間點,肯定是離天亮時間更近”。
這樣的公開發聲,既是引領,也是驗證。后來,A股在4月底企穩,到7月迎來反彈。
下跌→反彈→再下跌→再反彈,2022年的市場“一波三折”。在10月的二次下跌中,嘉實基金再一次走向臺前。
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嘉實在11月2日舉辦了“秋季投資策略會”,主題為“新發展新動能”,圍繞高質量發展下的產業機遇,向外界傳達對市場、對經濟的信心。
深度研究的力量
自1999年成立以來,“服務財富增長,助力產業騰飛”一直是這家老牌基金公司秉持的重要使命。
而要做到“使命必達”,嘉實將重點放在了深度扎根研究與主動管理,大力發展權益投資能力上,期望用長期視角支持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打開嘉實基金的官網,首頁會彈出一段視頻,標題極具理想主義情懷——“投給你想要的世界”。
投研文化是一家公司對世界運行本質深刻理解后的思想匯集。正如這段三分鐘的視頻開頭所言:投資,其實是一門思想的事業。
與時代同行的24年里,嘉實基金曾數次進行投研體系升級。
2000年,嘉實于業內首次提出“深度研究驅動的基本面投資”的理念,開啟了嘉實初代投研體系的建設。
2009年,嘉實于業內首創“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將風格相近的基金經理組成策略小組,共享投研中心資源。
自2020年起,嘉實啟動“新十年”投研戰略升級。在股票投資方面形成了全市場風格+行業賽道的體系,并在主動投研能力的基礎上,尋找長坡厚雪賽道,提供靈活犀利的指數投資工具。在固收上建立了包括貨幣、短端、純債和“固收+”在內的細分賽道;
如今,嘉實基金在股票投資領域已形成12個不同風格的投資團隊,每個團隊均由長期業績卓越的基金經理領銜,包括成長、價值、平衡、增強等全市場風格,與大健康、大消費、大科技、大制造、大周期五大行業賽道。
在產品的排兵布陣上,圍繞長坡厚雪的賽道,嘉實基金把握結構性機會打造了以行業基金為代表的優質權益基金產品線,既有掌握前沿科技的先進制造業、消費服務升級帶動的上下游產業,也有化解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新能源行業,以及老齡化背景下的醫療保健等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嘉實在這些風格和賽道中布局了多只細分產品,實力老將演繹“姜還是老的辣”,同時越來越多的新銳基金經理開始嶄露頭角。
從業績來看,基金四季報顯示,截至12月31日,在滬深300指數近三年下跌0.38%的行情下,嘉實基金旗下32只主動權益產品近三年回報超 30%,其中17只漲幅超50%。肖覓管理的嘉實物流產業、蘇文杰管理的嘉實資源精選、吳越管理的嘉實消費精選分別取得75.69%、90.51%、68.08%的漲幅,并均是海通證券的三年五星級產品。
價值風格的代表譚麗管理的產品在過去一年,呈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在管多只產品呈正收益,代表產品嘉實價值優勢過去三年上漲48.38%,業績靚麗。成長風格代表歸凱,他的代表作嘉實增長過去五年上漲89.91%。這些已經被市場多輪牛熊驗證的基金經理在保證自身業績不俗的同時,其團隊成員也是百花齊放,新秀頻出。嘉實新一代的基金經理如孟夏,他管理嘉實優勢成長近三年回報42.76%;吳悠管理的嘉實豐和近三年取得了71.54%的成績。
嘉實基金投研升級與迭代一直未停止,2022年,在沉淀出 “投資須研究,研究即投資”的投研體系基礎上,嘉實基金在內部提出“致力于積極的長期主義”投研文化。
過去一年,滬深300指數下跌11.02%,嘉實基金旗下仍有35只基金收益為正,彰顯出嘉實基金應對震蕩行情的全面作戰實力。
再過幾天,就是嘉實基金成立24周年。
嘉實基金的新起點,正是總經理經雷在新年致辭中所言:“投資要回歸本源,在確定性的大趨勢Beta總量中,用我們的深度研究與主動管理能力,為客戶創造財富,為產業貢獻力量?!?/p>